网站首页 | 加入收藏
安徽要闻 政务动态 国际 国内
文体娱乐 社会民生 地市 农业
安徽经济 招商引资 房产动态
财经信息 投资理财 汽车信息
安徽旅游 地理 历史
旅游景点 名俗 名人
信息速递 安徽名企 人物风采
商业讯息 魅力品牌 安徽特产
首页 - 安徽经济
安徽如何跻身新三板“平民俱乐部”
【添加时间:2013-8-5 10:33:04】【双击自动滚屏阅读】

    新三板扩容在即,相较于沪深股市主板、中小板等,门槛低得多,这对我省来说既有挑战,也有机遇——

    “截至6月底,合肥40家企业与券商签订新三板协议,芜湖5家企业与券商签订辅导协议、蚌埠7家企业进入实质性股改阶段。 ”近日,从合芜蚌传来的消息显示,新三板扩容在即,皖企忙“抢滩”。

    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何昌顺表示,相较于沪深股市主板、中小板等,新三板挂牌企业门槛低得多,真正做到“贵族”向“平民”的转变,这对我省来说有挑战、有机遇,各地只有做好准备,备好“子弹”,做好上膛准备,才能抢占新三板的“平民俱乐部”,真正赶上“新三板”的浪潮。已完成股改的一些企业则希望,新三板能开拓企业新的融资渠道,促进企业做强做大。

    2006年,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可通过系统实现“股权代办转让”,被称为“新三板”。此前,新三板仅在北京、天津、武汉和上海四地试点,今年6月,国务院确定将其扩大到全国范围,突破了“高新园区”的范畴,向所有地区和企业敞开大门。相比主板、中小板和创业板,新三板挂牌条件较为宽松,企业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完全交由市场评判,使之有更大的自由度。不仅如此,“新三板”企业挂牌门槛低,融资功能强,市场化程度高,投资交易理性强等特点为我省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曙光。

    在国家决定新三板扩容之前,我省主要推选合肥、芜湖、蚌埠三市的高新区申请国家试点,如今新三板扩容至所有地区,因此三市对接新三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何昌顺表示,新三板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股权的融资帮助小微企业发展,并有利于企业升级主板。对待“新三板”,各市要高度重视,尽量备足满足竞争条件的“种子选手”,以起到示范效应,在选择推荐企业时,还应尽量兼顾行业和数量,注重结构和布局。

    合肥市金融办主任葛锐介绍,合肥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,一直高度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,截至今年6月底,已有上市公司30家,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,发行股票32只,全市企业累计在资本市场融资1298亿元,其中股票市场融资近448亿元,债券市场融资850亿多元。此前为争取高新区进入扩容试点,合肥市着重加强企业培育,多次召开新三板培训和推介活动,截至目前,已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300余家,40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新三板协议。其中15家完成股改,22家正在股改,3家企业正在尽职调查,签约企业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。

    除合肥之外,另两个城市也在大力推进“新三板”,芜湖市已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29家,13家完成尽职调查,另有5家与券商签订辅导协议。而蚌埠市虽起步晚,却力度较大,目前已筛选40多家企业建立了“新三板”挂牌企业资源库,有20余家企业与券商进行对接,7家企业进入实质性股改工作阶段。

    为了抢占“新三板”,目前我省部分城市还推出了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。如合肥市,企业参与“新三板”挂牌全过程最高可获得150万元的政府支持,同时,过程中产生的有关税费可获奖补,以缓解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资金压力;蚌埠市,对企业进入“新三板”政府补贴总额可达120万元。

    据业内人士介绍,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,企业一旦进入新三板,今后转入主板、创业板,则相对容易,因此,今后皖企不仅“上了板”,还要进一步“抓升级”,从三板升入创业板、主板等,做大做强企业,增强可持续性发展动力。

 

上一条:幸福航空“合肥”号首航义乌
下一条:安徽确定32个开发区率先试点新型城镇化
 
图片信息
最新信息
邮箱:ZGhww163@163.com 值班热线:15375513128 意见与建议

皖ICP证:皖ICP备16016461号-2